update: 2016-09-25

缘起

今年2月份开了此读书专题,原因简单粗暴,马上工作了。还来不及感伤二十年的读书生涯匆匆离去,立马现实的问题就在脑袋中嗡嗡大叫,工资怎么处理?以前从没有考虑过钱的问题,对于怎么管钱,完全是一头雾水,不知所措的状态。所以急急忙忙地四处查阅资料,制订读书清单,于是产生了此专题。

这半年的时间,断断续续看了七八本书。明白了稳健的财务心态,了解了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手段,确实受益良多。现在觉得是到了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。于是,决定梳理下看过的这几本书,大致介绍总结下,集结于一处,方便给后来者参考。

书单串讲

我喜欢将学习分为两类:一类是「道」,它是做事的心态,行事的原则,想事的出发点;另一类是「术」,它是具体可执行的方法和技巧。常理来说,先理解「道」,再学习「术」,是比较自然的过程。接下来,就用这个流程串讲下这几本书。

心态与观念

「跟钱钱学理财」「The Total Money Makeover」 就属于纯「道」的类别。这两本书反复传达的是理财的观念:开源节流、早做打算、稳扎稳打务实的目标、分散风险。基本上,大多数观点并不新鲜,甚至会有一股怀旧的鸡汤气息。但我以为,这些观念确实需要反复聆听,因为知易行难;这鸡汤也是应该痛快畅饮的,因为财务管理此行道阻且艰,怎能不大补再出发。

其中,

  • 「跟钱钱学理财」中的「72定理」挺有意思:
    用72除以年收益率的百分比,得出的数字就是钱翻一番所需要的年数。

  • 「The Total Money Makeover」中提到的应急资金概念,非常务实:
    所有理财步骤前,首要是存下4到6个月生活开销的应急资金。
    应急资金正如其名,有两个特点:

    1. 除非紧急,不轻易动用;
    2. 流动性好,可随时提取,最好是现金或银行活期。

    可能米国人都欠了一屁股债吧,这本书费了很多笔墨在如何还钱上,有债务的朋友可加以参考。

另外,推荐个台湾的博客富朋友理財筆記,时不时可以给自己激励下。

明白了理财观念和心态后,我们就要正式上路了。

预算

理财,理财,打理钱财。这其实是两个问题,一是有多少钱财,二是如何打理。

制订预算就是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,每个月究竟有多少钱可以用于理财。公式很简单:
可理财金额 = 收入 - 支出。
收入也好算,就是我们的工资单。而支出呢?一般通行方法是记账。

其实每月的结余就是收入扣除支出的结果,为什么要记账呢?这涉及到支出的分类:

  • 必要支出:维持日常生活正常运转的支出,如一日三餐、通勤等。
  • 非必要支出。

所以,真正的可理财金额应修正为:
可理财金额 = 收入 - 必要支出。
而记账的作用,就是在月底用于统计必要支出的依据。所以,记账非常重要!

因为我一直有记账的习惯,没有找方法参考的必要。这方面有困难的朋友,可以自行搜集下与记账方法相关的博文。我的经验是宜粗不宜细,新人可将开销分成衣、食、住、行和其它五大类,小额支出只记下金额,不用细写都买了啥。随着时间,逐渐调整分类,自然就会演化出专属于你一个人的记账体系。

有了记账,我们就能算出可理财金额,这里己经回答了有多少钱财。那为什么要预算呢?

因为必要支出只是让我们活下去,可我们是人类,不是机器,要玩乐,要享受。预算的作用就是兼顾和平衡需求,从可理财金额里分出提高生活品质的花费和真正能理财的金额。 「Secrets of Millionaire Mind」 中提到的六个罐子预算法,就是简单易用的分配策略。所谓六个罐子,就是六种需求。每月拿到工资,我们就将钱按不同比例分到这六个类别去:

  • 10% Saving for Investing Account (投资)
  • 10% Play account (玩乐)
  • 10% Long-Term Saving for Spending Account (攒钱买个大的)
  • 10% Education Account (教育学习)
  • 50% Necessities Account (必要支出)
  • 10% Give Account (赠予)

具体比例要因地制宜地调整,而只有投资这一个罐子,才是实际能用于理财的金额。

理财产品

现在钱有了,如何打理呢?这里其实又是俩问题:投哪里?投多少?

「我最需要的理财常识书」「你应该懂点投资学」 就是解决投哪里这个问题。这两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普通人可投资的产品,如债券、股票、基金等。明白了各个产品的分类,每个子类的流动性、风险和收益率,我们就可按自己的风格来组建投资组合。

其它:

投资策略

而投多少,就是策略。

「The Intelligent Investor」 介绍了比较稳健的投资策略:

  1. 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向配比债劵和股票;
  2. 维持投入比例,长期持有;
  3. 半年或一年,按比例调配。

需要注意的是,「The Intelligent Investor」是着眼于很长时间的用途,如养老。完整的投资组合请按照「我最需要的理财常识书」中理财金字塔,按长、中、短期,结合具体的风险和收益,进行配比。

另外,无论是债券,还是股票,都占用挺多的时间和精力。作为技术工种,我更倾向于基金定投和固定收益产品,省事少操心,其他朋友也可参考下这种选择。

后记

读书是件很幸运的事,能听到长者们的噂噂教诲,明事理,长见识。回到财务管理这件事上,我自己的想法是二八原则,投入部份精力,先确保财富可以不贬值,再寻求稳健地增长。年轻人钱少时间多,更多的精力应投资到自身提升上。先让自己这只鹅多下蛋,再学会把蛋分散到多个篮子里。

勤俭为本,知足长乐,与诸君共勉。